安徽省庐江市——昔日低产田咋实现“稻香虾肥”
钱良好本报记者杨丹丹
2017年,种水稻和养小龙虾给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农民吴保林带来了双重丰收。他是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的3000多亩水稻田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基地之一。这两年该合作社探索出一条“虾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做大龙虾产业,种植绿色生态水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2013年,吴保林承包了1300多亩抛荒田,种植稻麦两季,除去土地租金、农药、肥料等成本,每亩地纯收入最多500元。他做梦都在琢磨,如何才能从田里刨出“金娃娃”?
机会就在不经意间来到身边。2015年初,庐江县水产站站长夏俊华找到吴保林,动员他上“稻虾共作”项目。吴保林拿出靠近水源地的300亩土地进行修整,投放虾苗。没想到当年秋季收获成虾10多万斤,加上种水稻,利润突破100万元。截至目前,吴保林的“稻虾共作”面积已突破3000亩。
夏俊华介绍,“稻虾共作”要在稻田里沿田埂挖出环形虾沟,每到插秧时节,把幼虾移至沟内生长。等秧苗长结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稻田。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就是“一稻两虾”。目前,庐江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近20多万亩,核心示范区面积达8万亩。据测算,每亩产虾150公斤、稻谷650公斤。扣除成本1100元,每亩纯收益5000余元。吴保林说:“收入是种植水稻的10倍,现在周边的群众都要求加入我们合作社。”
记者采访了解到,“虾稻共作”实现了生态种养的“完美搭配”。小龙虾疏松表层土壤而不损坏水稻根系,排泄物补充稻田养分;稻茬、杂草、败叶滋养幼虾。稻虾共生,稻香虾肥。加之从源头上控制投入品使用,稻谷收购价每斤最高可达3元,也比常规稻谷高出不少。
吴保林美滋滋地说:“有机稻米口感好,价格高。”不仅如此,以前种水稻每亩投入农药化肥的累计成本达150元,而现在根本不用化肥,用有机肥成本是化肥的三分之一。
“没有想到,‘虾稻共作’模式能够让昔日低产的放马滩实现增产。”泥河镇党委书记夏雁华感慨地说,过去这3000亩地总产量仅有240万斤。如今水稻种植面积和单产均大幅度提升,总产量达到390万斤。小龙虾年产量90万斤左右。
“虾稻共作”保障了“米袋子”、丰富了“菜篮子”、鼓起了“钱袋子”。庐江县着力打造品牌,提升产业内涵,推进稻虾共生种养区域产品“三品”认证,加强对小龙虾加工品牌、区域优质大米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不断打造稻虾共生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培育了一批省内外市场叫得响、品质过硬、占有率高的精品名牌。
“通过农农融合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种养结合,形成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和协调的农业内部结构,大力推广一批立体、高效种养模式。”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局长孔少林介绍说,该省围绕产业扶贫和农业转型升级,遵循补齐短板、提档升级原则,突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与经验。
相关阅读
- 美菜网“信息收集窗口”为乾县酥梨拓销路
- 恩施土特产借力新零售平台出深山
- 我国育成首个高油高产油莎豆品种
- 发挥农产品电商市场引导作用加快提高农业质
- 新疆帕米尔高原盐碱地种出耐盐蔬菜
- 国内明星生鲜电商倒闭 专家点评其发展痛点
- “郑爷爷家的梨”何以半月变网红
- 京东网店开进村
- 家中点鼠标 产品出深山
- 辽宁引进改良优势品种水产综合效益提升
- 辽宁:防控“硬件”过硬管理“软件”创新
- 帕米尔高原盐碱地种出耐盐蔬菜
- 甘肃庄浪:土豆苗爱洗“营养澡”
- 平谷打造北京农业的“中关村”
- 赵海伶:农村电商探路先锋
- 智力农业是核心 专家详解法国现代农业的发
- 安徽省庐江市——昔日低产田咋实现“稻香虾
- 聚焦聚力 推进农业大数据发展应用
- 政府搭台又牵线 电子商务富农家
- 用大数据改变农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