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顺矿难通报反转 媒体:调查清楚前别着急辟谣
8月11日,山西省和顺县吕鑫煤业四采区发生一起滑坡事故,坊间纷纷传言,有多人在这起矿难中遭到掩埋,生死难料。事发之后,和顺县矿业主管部门迅速否认了相关说法,多次以不同渠道发布“辟谣”信息,甚至行政拘留了一名声称有多人遭到掩埋的“造谣”网友。
然而,“反转”来得实在太快,8月15日,涉事企业总经理高阳就到县公安局投案自首,供称事故发生时有10人遭到掩埋,其中1人脱险、4人死亡、5人失踪。此前所谓“无人员伤亡”的官方通报,在高阳的供述面前发生了180度反转。目前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两级政府已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进一步核实人数。县煤炭管理局局长被就地免职,发帖者也已被解除行政拘留。
毫无疑问,这起事件严重损害了和顺县政府的公信力,各种“谣言无罪论”更是借着这个机会大肆传播。和顺县政府草率的“辟谣”不仅没有让舆论空间变得更加清朗,反而为谣言制造了新的土壤,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据和顺县外宣办工作人员回应,“所有人全被煤矿蒙蔽了”,在政府调查组前往吕鑫矿业调查之前,煤矿曾封锁消息,破坏、转移了第一现场,随后所有调查情况均为煤矿人员提供。在本次事件中,瞒报事故的吕鑫煤业当然是首恶,但是,和顺县政府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
在一起矿难发生之时,当地矿业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组织调查,明确矿难现场情况,而在调查过程之中,搞清人员伤亡情况又是重中之重。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人命关天的事情,容不得半点轻慢。然而,在本次事件中,当地煤管局成了涉事企业的“复读机”,直接将这一消息上报到了县政府,而县政府在收到报告之后,也没有尽到把关责任,把由矿难肇事责任方炮制的信息转化为官方通报发了出来,并以此为据“辟谣”,甚至动用执法力量逮捕网民。这种做法透支了政府公信力,让后续调查陷于被动。
当地政府为何要冒着公信力受损的风险为企业背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政心态难辞其咎。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亲自组织对矿难的调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相比之下,直接把企业自己的调查结论拿来使用就简单得多了,只要不出大纰漏,谁也不会知道当地矿业部门究竟有没有尽责调查。此次事件的后果告诉人们,开展事故调查容不得丝毫侥幸。
而除此之外的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当地政府对来自百姓的舆论监督未摆正心态。其实,舆论监督和政府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在查清矿难真相之前,不宜着急对汹涌的舆论进行反击和“辟谣”。辟谣固然是政府的职责所系,但是和顺县政府首先应该问问自己:辟谣的底气从哪里来?这种不等事实清晰就着急应对舆论的心态,让当地政府陷入了进退失据的窘境。
和顺县政府受到了吕鑫煤业的“蒙蔽”确实不假,但当地政府也应从此事件中吸取教训,认真反省。政府的公信力十分宝贵,决不能被如此滥用,被某些无良企业所利用。(杨鑫宇)
相关阅读
- 煤矿4死1伤事故竟这样被瞒报,55名责任人被处
- 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部署开展6项专项监察
- 安徽煤监局创造连续287天最长安全生产周期
- 国家煤矿安监局部署开展 “一通三防”专项
- 煤矿小心!安监总局16个督导组赴各地检查
- 四川致力破解煤矿安全生产“四不顽疾”
- 湖南娄底:安全生产“十大战役”攻坚行动初显
- 各省成立专项行动小组 严打煤矿违法违规行
- 四川多措并举确保煤矿安全形势稳定
- 朔州市召开安全生产集中警示教育大会
- 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开展依法打击和重点整治煤
- 国务院:各省成立专项小组打击治理煤矿违法违
- 新目标:2022年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减半
- 山东煤监局:改革创新落实 夯实六项措施
- 山东煤监局“五项硬措施”化解“五大挑战”
- 山西2017年发生煤矿事故29起 同比上升52.6%
- 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百日攻坚战
- 标准化上台阶背后的“绣花”功夫
- 山东煤矿安监局严格执法侧记
- 煤城安全发展还需寻找新平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