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资金“转战”港股 三原因促使资金南下
面对内地资金的踊跃南下,其实当中各自的出发点却大不相同,有的是为了股权争夺、有的是举牌、有的是AH股溢价太大。面对种种情况,投资者还是需要区别对待,客观分析再制定投资策略。
在此,记者盘点了港股通内地资金重仓股的几种典型情况,以便投资者理解其中的奥秘。
举牌型:平安“冲击”汇丰控股大股东
被内地资金净买入最多的港股,毫无疑问是汇丰控股(00005,HK),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地资金又来自一家机构——中国平安。
早在去年12月份,中国平安通过旗下公司就举牌了汇丰控股。彼时,中国平安通过港股通渠道,累计买入了汇丰控股约10.18亿股,持股比例达到5.01%,并一举成为了汇丰控股的二股东。
当时,中国平安就表示,“投资汇丰(控股)是我们的一项财务性投资。汇丰控股经营业绩优、分红好,符合平安资管管理的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原则。”
随后,中国平安又进行了增持——今年2月9日,以近30亿港元的价格,买进汇丰控股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6.17%,持股数约为12.53亿股。根据3月16日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持有汇丰控股的市值达到了964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对汇丰控股的持股,已经直逼其大股东Black Rock。
股权争夺型:追逐上市公司控制权
目前,在所有的港股里,港股通内地资金持股最多的神州控股(00861,HK),其内地资金的持股争夺早在2016年就已显露。
2016年,神州控股的股权极为分散。广电运通(002152,SZ)公告称,通过港股通买入神州控股;在持续增持后,广电运通超过了神州控股董事会主席郭为6.6%的持股比例,成为了当时的第一大股东;之后,广电运通持续增持。
记者注意到,在神州控股股权争夺事件发生后,当事方股权几经复杂的变化,形势也是剑拔弩张。目前,广州市城投投资有限公司对其持股比例达到24.31%,郭为的持股为11.58%,保险业巨头Allianz SE(安联保险集团)也持有其7.03%的股份。
可以看到,内地资金正通过港股通渠道,积极参与到股权争夺中。
H股折价于A股:金风科技A股比H股贵64%
在内地资金举牌港股、股权争夺之外,AH股里的H股被内地资金大量买进,则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港股通持有占比最高的前十名里,有8只个股都是H股。
内地投资者南下买港股,在不熟悉港股市场的情况下,最理所当然的就是买H股。毕竟,这些H股的企业在A股市场也上市,企业的基本面都是一样的,且H股普遍存在比其A股便宜的现状。目前,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为124,这意味着,A股比H股要贵两成多。
在所有的AH股里,金风科技H股的港股通内地资金持有占比最高,达到了43.18%。从目前金风科技的AH股价格来看,其A股要比H股贵64%左右。
记者还注意到,内地资金占比较高的H股基本都集中在制造业。比如金风科技,该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风电机组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机组制造商,并致力于成为国际化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另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也向记者表示,港股、A股、美股这几年的特点都差不多,那就是分化比较明显。大家都去找龙头股(特别是去年),且沪港深标的就是400多只,很多基金公司又有流通市值的要求,很多港股不在这个范围里,所以投资范围有限。
相关阅读
- 近半数偏股基金加仓 308只基金仓位超90%
- 多只基金首季减持中兴通讯
- 321股披露最新股东户数 逾半数股东在减少
- 成泉资本一季报现身四股 下一个目标是准?
- 一季度QDII提高港股仓位 重配金融信息技术
- 多只“爆款”基金一季度快速建仓 蓝筹股仍
- 解码机构调研上市银行“路线图”
- 次新股走势分化 同系游资抱团作战
- MSCI纳入A股在即 千亿资金或快速入场
- 基金一季末持仓起底 新进300只优质成长股
- 需求强劲化解高库存困扰 机构看好5钢铁股
- 离场态势趋缓 资金增配蓝筹
- 外资持续流入低估值绩优股
- 基金加大调仓力度 新兴产业成主攻方向
- 基金钟爱信息技术 减持大蓝筹
- 北上资金单周成交再破千亿 电子板块逆势加
- 智能升级助力光伏业发展 近14亿元抢筹6股
- 市场波动加大 基金仓位微升
- 降准对冲负面情绪 基金防御中寻找机会
- 应对风格切换 基金增持科技股
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