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终止审查数量猛增 多家新三板企业在列
IPO排队企业中,终止审查企业的数量猛增。根据上交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16日,证监会按周公布首发申报企业中,2018年终止审查企业共63家,其中上交所18家,深交所45家(中小板11家、创业板34家)。
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近年来的高峰。业界认为,越来越多的排队企业进入终止审查的队伍,这是解决IPO“堰塞湖”的一个重要途径。
据了解,去年底,发行部与市场的沟通中一再释放出信号,解决IPO“堰塞湖”的其中一个重要步骤便是让此前众多不一定符合发审条件,抱有“卡位”心态的企业撤回材料。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陈旭光律师表示,企业终止审查的原因多种多样,做出终止审查的决定往往都是经过再三权衡、深思熟虑。近期监管新政肯定是企业做出此类选择的影响因素。
今年2月23日,证监会在一则监管问答中明确提出,企业IPO被否决后,至少须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即“借壳”)。
有分析认为,IPO被否三年内不得“借壳”上市新规,导致部分质量不够优质的企业知难而退,主动撤回IPO审核资料。毕竟一旦被否,拟IPO企业要等三年才能“借壳”上市。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如果将IPO过会比作高考,“考生(拟IPO企业)”高考没有上线,三年内不得再参加高考;权衡利弊后,成绩一般的考生与其仓促应考,还不如准备充分后再参加考试不迟。
通过对这些终止审查企业的梳理,记者注意到包括捷安高科、美瑞新材、浩淼科技等多家新三板企业位列其中。比如,3月9日进入终止审查队伍的捷安高科,公司于2017年8月11日向证监会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于8月18日领取了《受理通知书》。后因调整上市计划,捷安高科向证监会申请撤回上市申报材料。
2017年3月份,美瑞新材披露公告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已被证监会受理。审查期间,美瑞新材聘请的签字会计师李超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向证监会提交了中止审查申请。2017年12月18日,美瑞新材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现已经恢复审查。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名单,今年3月9日,美瑞新材进入终止审查队伍。
在今年以来进入终止审查队伍的企业中,还有多家医药医疗类企业,如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一力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迈瑞医疗不但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标杆,更是私有化登陆A股的风向标。而迈瑞医疗的财务数据更是亮眼。根据公开资料,2016年,迈瑞医疗的营收高达90.31亿元,净利润更是达到17.4亿元。
在终止审查企业不断增加的同时,新增报会企业数量并没有大幅增长。来自上交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只有7家新增报会企业。专家表示,此消彼长之间IPO“堰塞湖”的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而这也预示着2018年IPO市场将会是一番全新的景象。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