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IPO“插队”背后:政府对制造业还是非常扶持
中国股市不缺奇迹,最新的奇迹就是由富士康创下的。
富士康在A股IPO神速通过!
3月8日,富士康IPO申请通过,而且是全票通过,应该讲富士康在A股上市的过程非常神速。
从2月1日递交招股书到最终过会,前后仅用了36天,就走完了其他企业需要一年半载才走完的路,创下了A股IPO最快过会记录。
不仅如此,理论上讲中国企业一般要成立三年以上,才有可能申请IPO。但是富士康的上市主体是2015年3月6日成立的,换句话来讲,在它递交招股书的时候,它还没有满三年。
怎么办呢?只有享受另外一个特殊通道:国务院特批,也就是说:富士康上市是经过国务院特批的。
所以,富士康快速过会也在情理之中。
大名鼎鼎的富士康何来资本IPO?
众所周知,富士康是来自台湾的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老板是郭台铭。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压力,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我们看看富士康如何。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5-2017年,富士康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728亿元、2727.13亿元和3545.4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达143.5亿元、143.9亿元和162.19亿元,利润率分别为5.26%、5.27%和4.48%,净利润率在下降。
并且,报告期内业绩基本来自同一控制下合并的子公司在合并前贡献的利润,而这些利润神奇地没有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如果前面的利润按照规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话,2015年、2016年利润竟然为0!
此外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股份总资产1486亿元,总负债1204亿元,负债率约81%,相比于2016年底的43%,上涨了近一倍。
由此可见,富士康也面临着非常残酷的现实,营收虽然非常大,但是利润并不大,负债又相当高,可以说,富士康的表现并不具备较强的成长性。
凭什么富士康的IPO能“插队”?
那么利润不高,负债高的富士康上市凭什么快速过会,能够让证监开绿灯?快速过会为什么在情理之中?我想主要是几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政府对制造业还是非常扶持。像富士康这样大规模的能够解决就业的制造业,中国内地市场还是非常欢迎。如果富士康真的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用工成本低的国家,对于中国国内制造业是巨大的损失,也会带走大量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富士康毕竟是制造业的龙头老大,富士康在A股融资主要的目的是向科技型公司转型,也能够带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此次富士康计划募集的270亿元,主要是投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等8个方面。换句话来讲,富士康的转型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就是个样板。
无论如何,富士康在新经济方面是能够扮演独角兽作用的,再者这是一个来自台湾的企业,台湾的制造业在内地能够上市,能够得到持久的发展。对于台湾经济也能起一个稳定的作用,对于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只会加强不会弱化。
所以说,富士康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优势,现在又碰到中国政府开绿色通道,支持独角兽在国内上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独角兽的富士康上市创造最快过会纪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中国股市的又一项纪录也就诞生了。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