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被否企业三年内不得借壳 壳资源有望分化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静云
近期证监会关于IPO被否企业三年内不得借壳上市的规定引发市场热议。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意在提升上市企业质量。另一方面,这一规定对于壳资源而言也将产生一定冲击,优质壳资源估值将可能提升,质地较差的壳资源则继续被市场所抛弃。
针对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证监会进行了规定。2月23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信息显示,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其中,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三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另外,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交易,证监会表示,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重点关注IPO被否的具体原因及整改情况、相关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与IPO申报时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及原因等情况。
在中国新三板投资联盟创始人许小恒看来,这一新规充分显示了监管层从严监管的决心,从中长期看有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
许小恒表示,借壳与IPO是企业实现上市的两种方式。这也意味着,IPO被否的企业,若想通过借壳方式实现上市将受到时间的限制。提及上述规定,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这将对此前三年内IPO被否企业产生直接影响。北京商报记者查阅数据后发现,自2015年2月23日至2018年2月23日三年中,证监会共对1028家企业首发申请进行了审核,其中有139家企业IPO被否。
与此同时,许小恒表示,IPO被否企业三年内不得借壳,这将对于壳资源产生一定影响。“过往壳股炒作都是重组概念,如今在监管从严背景下,壳股的出路又受到重磅打压。”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
焦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