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网红奶茶要上市 但买股可能不如买茶
虽然香港的******奶茶名声在外很多年,但现在,除了游客捧场的兰芳园这种老店,本地最火的茶饮反倒都是舶来品——早些年打入市场的都可茶饮、茶汤会、贡茶和至今仍然常年排队的天仁茗茶,都是台湾的连锁品牌。
铜锣湾诚品的这家天仁茗茶,也是最近计划上市的宾仕国际拿到天仁茗茶的授权,在香港开的第一家店。五年时间,门店数量已经增加到29家,以最近一年的收入计(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天仁茗茶在香港连锁茶饮市场已经排位第一,市场份额约24.3%。问题是,天仁茗茶够好喝,在香港卖天仁茗茶的公司足够好吗?
招股书里还有两个有趣的事实。一个是在宾仕国际的分销品牌中,有少数几个已经签订独家分销协议,范围涵盖香港和澳门,但公司却并没有打开澳门市场,而且明确表示没有计划在香港之外扩展分销区域。另一个是,弗诺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香港食品及饮料分销市场销售总值在2015年下滑,原因是访港游客减少,反映出本土市场增长潜力有限,要依赖于外来需求。
去台湾玩时,特地比较过香港和台湾的天仁茗茶价格,一杯招牌鲜奶绿,香港大概贵6港币。但再看宾仕国际的财务数据,高售价基本被成本吃掉了,以天仁茗茶为主的零售业务2017财年的毛利率只有17.6%,远低于分销业务的28.5%。
天仁茗茶已经在台湾上市,毛利率维持在50-60%的水平,远高于宾仕国际手中的香港业务。当然,零售的毛利率也可能是受其他新开业品牌的拖累,17年零售业务的毛利率已经有所提高,未来还要看其他几个品牌的发展情况。
如果看天仁茗茶的收入增长空间,香港茶饮市场2012-201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8%,2017年市场规模5.61亿港元,未来5年预计复合年增长率2.2%,接近行业周期的成熟阶段。连锁茶饮市场已经高度集中,过去一年(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三大从业者收入占比62.4%,其中天仁茗茶收入1.35亿港元(不包括茶叶和配件)。宾仕国际2017年签订新10年期特许经营协议后,计划在2018年1月底前再新开4家天仁茗茶的门店。在热度不减的情况下,门店数量的增加还会继续带动收入增长。
但剥开了看,天仁茗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赚。29间门店、5年积累,2017财年的单店销售为383万港币,以每天营业8小时计,差不多每小时要卖出40杯(按30港币/杯计),基本达到极限水平,总体收入的增加或者靠提价,或者靠增加门店。相比之下,2015年底才开店,目前只有3间门店的“彻思叔叔”,单店收入已经有311万港币;而天仁茗茶在香港聘用了350名员工,“彻思叔叔”只有19个雇员,招股书没有披露更细的数据,但不难想象天仁茗茶的成本要比“彻思叔叔”高出很多。
相比分销业务,零售业务未来的增长潜力会更高,但天仁茗茶的成功是不是能复制到其他品牌上?宾仕国际过去20多年的分销经验,能有多少转化到零售业务上?我虽然是天仁茗茶粉,但对宾仕国际,还是宁愿做个旁观者。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