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今年A股IPO或超400家 明年料有320-380家新股发行
德勤中国的全国上市业务组12月19日发布2017年中国大陆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和2018年展望。其中显示,假设2017年12月16日至29日期间会有11只新股完成发行上巿,并以其发行价格范围中位值定价,德勤预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会有436只新股融资2,304亿元人民币,新股数量较去年227只增加92%,而融资总额则较2016年的1,504亿元人民币上升53%。
德勤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股数量以214宗略微落后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222宗,其融资额达1,377亿元人民币,领先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928亿元人民币。
考虑到中国大陆对新股审批力度加大,以及最近的上市申请过会被否的个案,德勤预计2018年中国大陆新股发行将会适度放缓。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中小制造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在新上市企业数量仍将会是主导A股新股市场的趋势。因此德勤预计,2018年,中国大陆将有约320-380只新股发行融资额达1,700 - 2,000亿元人民币。
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A股资本巿场华北区领导合伙人童传江表示: “中国大陆新股活动升温,很大程度上受惠于稳定的新股审批数量、更快的新股审批进度,以及稳定的新股发行价格。与去年相比,目前等待上市审查的候选名单已经显著减少了200多家。”
境外市场方面,德勤指出,纽约证券交易所自本年初开始新股巿场表现持续强劲,并摘下2017年全球新股融资额排行榜的宝冠,而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分别位列其后。“2018年,由于新成立的发审委和更严格的上巿审核趋势,预计中国大陆的新股发行速度将会有所减缓。而香港将受惠于计划中的上巿制度改革,预计将会吸引更多新经济板块的企业到港上巿,因此2018年的新股活动水平将会与2017年接近。然而,全球新股市场的整体资本流向与资金流动性将会受多个主要全球发展趋势影响,尤其以美联储加息、美国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以及税改政策、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退场,以及巿场持续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平稳性。”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不包括从创业板转主板上市的公司在内,德勤预计,香港会有161只新股,融资1,282亿港元。新股数量较去年120只增加34%,但融资额较去年的1,953亿港元下滑34%。主板和创业板的新股数量都创下历史新高,但是新股平均融资额缩小与超大型新股数量下跌令到融资额整体下滑。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华北区领导合伙人林国恩说: “香港于2017年第四季得到4只大型新股上市的原因,使到香港在过去12个月能够稳守成为全球第三大的新股融资地。同时由于估值增长的缘故,今年海外公司来港上市数量的新高。”
对于2018年,德勤对香港新股市场前景抱谨慎乐观。“上市规则修订以及拓宽香港上市制度的计划,将有助加强吸引公司在香港上巿的意欲。加上接近160家企业已经递交上巿申请,当中有最少5家来自科技、金融、生命科学及医疗行业的企业,可能会在香港进行大规模融资发行,因此德勤预计,截至2018年底,香港会有大约150-160只新股上市,融资1,600-1,900亿港元。”
林国恩表示,创新板咨询总结、创业板和主板市场上市规则修订,以及即将展开的香港上市制度拓宽计划,有助加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地位,以及同时为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在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政策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主要融资中心的角色。假若香港之后能够吸引到目前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巿来自新兴及创新行业的知名发行人,将会有助于提升新经济和高增长行业来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信心。与此同时,林先生表示,各种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美国的利率正常化、缩减资产负债表和税制改革,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计划退场,以及市场对中国经济稳定的强烈关注,或会对市场流动性和估值造成影响。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