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煤炭行业利润增约三倍 煤电联营遭遇政策性瓶颈
2017年是中国煤炭行业复苏的一年。
3月27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下称中煤协)在北京召开《2017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报告》指出,去年全国原煤产量35.2 亿吨,同比增长3.3%,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
去年,5500 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平均价格568 元/吨,处于绿色区间。但市场煤价格震荡波动,一度运行高位,全年均价 611.7 元/吨,同比增长29.2%。
受煤价利好,煤炭行业效益随之增加。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企主营业务收 2.54万亿元,同比增长 25.9%,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
经中煤协统计,产量占全国70%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利润1451.9亿元,同比增长353.25%。
“煤炭行业整体效益在提升,但必须看到利润分配很不均匀,”中煤协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表示,前十家煤企利润占比很大,部分企业扭亏但尚未脱困。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 负担较重,部分煤企经营状况未得到根本好转。《报告》称,2017年煤炭行业亏损面仍有20.6%。
张宏指出,部分老矿区的煤企仍在需求脱困思路,比如通过减员增效、淘汰落后产能、将关闭的矿区建设为医养健康区等方式,但转型的路还很长,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报告》指出,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在2017年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全国煤电装机是9.8亿千瓦,其中煤企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为3亿千瓦,占比27.1%。
去年,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进行了合并重组;中煤能源兼并重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保利集团和中铁等企业的煤矿板块;中煤平朔、山西大同煤矿、晋能集团三家煤炭企业与大唐、中电国际、江苏国信等发电企业合作组建苏晋能源公司,推动了煤电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但煤电联营正遭遇政策性瓶颈。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制定煤电联营相关鼓励政策,支持将煤电联营项目优先纳入能源发展规划等。
中煤协洁净煤与综合利用部主任张绍强指出,目前煤电联营的相关扶持政策仍在讨论中,因为还存在深层次的问题,其中包括政策性瓶颈。
除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是央企外,国内其他主要煤企均为地方企业。但电力资产主要集中在五大电力央企,如何与地方企业重组存在问题。“相关部门近期在做工作来进行调整,” 张绍强说道。
此前多名业内分析人士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其他企业很难复制“神华+国电”的模式,此外,煤炭、发电本是上、下游的关系,实行煤电联营可能导致外部问题内部化,本质上不利于发电企业自身降本增效、技术升级,也不利于电力市场化改革。
去年,国内共进口煤炭2.71亿吨,同比增长6.1%;出口煤炭817万吨,同比下降 7%。
此外,煤炭由单纯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成效。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 800 万吨/年、800 万吨/年、51 亿立方米/年、270 万吨/年。
相关阅读
- 榆阳大矿销售火爆 贸易商:都是假象 煤价难涨
- 产地动力煤:市场需求低迷 坑口销售仍较差
- 一季度焦炭产量同比下降产业链联动反映强
- 冀中能源2017年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336.
- 晓南矿一季度盈利2445万元
- 唐口煤业:精益管理实现首季“开门红”
- 山西焦煤构建应急保障体系
- 发改委:煤炭去产能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
- 从中美贸易纠纷看我国煤炭科技创新
- 煤炭去产能进入结构性时代:抓手不再是量的指
- 大唐移动SmartLTE矿用4G项目获煤炭行业大奖
- 西南地区焦炭价格普降100 山西柳林部分中硫
- 电煤旺季稳定在550元/吨才是调控的终极目标
- 产地动力煤:市场需求低迷坑口销售仍较差
- 内蒙古动力煤:市场行情低迷 煤价继续走低
- 产地市场弱势,煤价下跌何时到头?
- 贵州省提出:构建煤电企业“一一对应”供需关
- 山西破解“一煤独大”:转型项目建设进入高潮
- 煤炭转型发展是我国能源革命的立足点
- 徐矿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12.81% 利润同比增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