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去产能:不能简单看盈利,要计算资产损失
去产能,今年进入第3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再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在当前煤炭价格恢复性上涨至合理水平、先进产能释放的大背景下,去产能有哪些难点?如何完成今年的1.5亿吨去产能目标?
3月13日,围绕上述问题,《中国煤炭报》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郑煤集团董事长李崇进行了独家专访。
“积极性不高,是今年去产能工作的最大难点。”李崇说,由于当前煤炭价格恢复性上涨至合理水平,部分煤炭企业有所盈利,就产生了“赚钱,为啥还去产能”的疑问。
在李崇看来,去产能导致煤炭行业复苏不假,但“赚钱”是一种表象。“不能简单看盈利多少,要看是否已经把资产损失考虑进来?把资产损失提足提够后是否盈利?”李崇说,如果将资产损失计算进去,煤炭行业的利润就微乎其微,甚至还是亏损的。
李崇告诉《中国煤炭报》记者,由于资产损失问题没有解决,去产能遗留问题很多。“尤其是股份制煤矿,将来可能会衍生出大量民事诉讼等问题。”
如何防止去产能后遗症产生?“只有煤炭行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实现中长期稳定发展,才可能在发展中解决去产能造成的资产损失等问题,防止后遗症产生。”李崇说,煤炭去产能成果来之不易,坚决不能让煤炭市场再次出现大起大落。
李崇认为,去年局部时段出现的煤炭供应短缺问题,不是去产能过多、过快导致,而是天气、运力等多种因素使然。不能因为一时一地缺煤为了保供,就给违法违规项目补手续,让这些不合法产能变成合法产能。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李崇认为,未来要坚定不移去产能。“由于攀比,如果不继续去产能,对已经去掉产能的矿井,有坏的示范效应。”
2018年,郑煤集团计划关闭十几个落后小煤矿,退出产能300多万吨。“我们将在政府指导下,有序进行。”李崇说。
相关阅读
- 山东省开展部分市县煤炭压减政策落实情况审
- 煤炭去产能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 林华煤矿一季度抽采钻尺创下历史新高
- 3月山东省生产原煤993.5万吨同比下降2.98%
- 截止3月底贵州省生产煤矿443处 产能15718万
- 山西集中整治废弃矿井严打私挖滥采
- 伊敏露天矿完成今年首个500万吨煤炭生产任
- 截止3月底贵州省生产煤矿443处产能15718万
- 叙永县年产45万吨精煤洗煤车间成功运行
- 威鑫煤业1198重点综采工作面即将投产
- 一季度贵州黔西南煤炭产销两旺
- 一季度陕西原煤产量上升13.45%
- 大社矿煤炭销售完成首季开门红
- “真没想到,井下会搞得这么干净!”
- 中煤新集公司两项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
- 我国煤炭优势产能向晋陕蒙宁地区集中
- 贵州91处自愿申请关闭煤矿9月底前完成物理
- 1-2月份内蒙古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 陕西2018年将加强生产监管提升优质煤炭资源
- 一季度恒鼎实业原煤产量增长109% 精煤增长1
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