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槛”难迈 25家新三板公司撤回IPO申请
新三板公司鸿辉光通昨日公告,公司拟调整上市计划、终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前一天,联瑞新材、合力亿捷、有方科技3家挂牌公司也作出同样的决定。至此,3月以来已有13家新三板公司终止IPO申请,超过今年前2个月的总和。进入2018年,截至目前已经有25家新三板公司撤回IPO申请。另外,3月至今,有3家新三板公司终止了IPO上市辅导。
对此,多位撤回IPO申请的公司相关人士对上证报记者坦言,公司终止此次IPO申报的主要原因是近期IPO审查更加严格。记者查看这些公司过往财报及公告,有不少存在着盈利持续性存疑、“三类股东”难穿透及曾遭行政处罚等问题。
撤回IPO申请消息一出,相关公司股票价格顺势下跌。奥迪威3月9日复牌当天股价即下滑67.23%至6.35元;截至3月22日,公司股价报收4.80元,市值已经较停牌前蒸发15.89亿元。博汇股份、绿岸网络、凯雪冷链复牌当天股价跌幅也在60%左右。
最难迈过“业绩关”
上证报记者统计发现,25家撤回IPO申请的新三板企业中,10家已发布2017年业绩。这10家公司中,近三年盈利额合计过亿元的只有5家。但这5家新三板公司中,3家去年上半年盈利曾下滑,2家去年盈利逊于上年。据相关数据分析,近三年净利润合计低于1亿元的拟IPO企业过会率相对低一些。
业绩波动比较大,一直是新三板公司IPO冲刺路上的隐忧。3月初发布证监会终止IPO审查公告的某新三板畜牧类企业,2017年以来便因为业绩问题,导致IPO之路“两进两退”。上半年,该公司受H7N9疫情影响巨亏中止IPO审查。经历下半年修整后,全年盈利超6000万元,去年底宣布“恢复IPO审查”。
另一家有明星机构投资的创新层公司近日公告坦言,受订单收缩、原材料上涨的影响,公司预计2017年盈利同比下跌50%。2月28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终止对公司上市申请审查的通知。
“三类股东”穿透难
好业绩当然重要,但如果公司没解决好“三类股东”问题或曾遭行政处罚,也难走好IPO之路。
此前不少新三板企业因为有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等“三类股东”,IPO未能顺利过会。但3月13日,携带九泰基金-新三板4号资产管理计划等10家“三类股东”的文灿股份,成为新三板第一家带“三类股东”过会企业。“这个案例,给有同样问题的新三板公司带来了希望。”申万宏源新三板研究团队负责人刘靖说。
但她同时坦言,很多公司无法做到像文灿股份一样,“三类股东”没有杠杆、没有嵌套且可以完全穿透。
主营开拓高端泵产品的新三板公司阿波罗曾被证监会要求回应公司股东适格性事宜。证监会反馈意见提及,“公司现有股东中有多家资产管理计划及私募投资基金,请保荐机构和律师核查私募投资基金是否已经按照基金业协会有关规定办理备案登记。资管计划作为发行人股东是否符合首发管理办法中的股权清晰要求,资管计划是否有资格作为发行人股东”。
3月初终止IPO申请的某创新层公司包含至少8家“三类股东”。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15年、2016年的两次定增引入了资产管理计划。证监会在反馈意见指出,该公司股东中存在契约性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且在新三板挂牌前股东人数已超过200人。
受到行政处罚也是部分公司撤回IPO申请的原因。阿波罗撤回IPO审查前,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因涉嫌证券市场操纵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另2家撤回IPO申请的公司曾先后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警示函,原因均是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