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所今夏加入新经济企业IPO争夺战
在港交所宣布加快“同股不同权”等上市新规咨询的步伐后,各地市场纷纷快马加鞭赶上。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兼证券固定收益主管周士达透露,新交所计划未来两周公布“双重股权”(即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规则咨询文件,预计从咨询到公布约需要两个月,预计今年7月就能迎来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而且这很是一家香港的科技公司。
港交所此前宣布加快上市规则咨询,并在四月底开始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申请,预期在夏季有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内地也传出计划以中国预托证券(CDR)方式迎接海外科技巨头回A股。周士达表示,新交所其实在去年2月的首轮咨询已经确定有关原则性条款,未来两周内第二轮咨询即将推出,根据相关程序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正式完成条例修改,预计在7月就有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他进一步透露,这个“第一炮”将是一家香港科技公司,估值在40亿(新加坡元)以上。他还指出,新加坡一直是香港企业的理想上市平台,从多年前的怡和系在新加坡上市,到中环地主之一香港置地,以及香格里拉亚洲等,都是在新加坡上市的代表性大企业。
对于内地、香港、新加坡在上市规则修改后,在争取新经济企业上市方面将有激烈竞争,周士达则认为不同的企业视乎自身的情况,有不同选择,三地并非同质化竞争。他认为,业务主要在中国内地的企业,肯定最希望是在内地上市,但需要等待监管的批准;部分既以中国为重心,又希望面对国际市场的企业可能会选择港交所。但他认为,如今香港已经不是完全的离岸中心和国际市场,只算是“半在岸,半离岸”。他认为,两地互联互通机制已经建立,如果是已经在内地上市的企业,再来香港上市则没有太多意义,如果希望能在一个真正的海外市场上市,新加坡是不错的选择。
周士达还指,如果企业的业务并非以中国为焦点和中心,国际化程度更高的新加坡同样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与港交所94%的上市企业是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只有6%是海外企业相比,新交所高达35%的上市公司为非新加坡公司,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业务重心在东南亚的企业。也因此,在中国力推“一带一路”倡议下,许多中国企业放眼东南亚市场,新加坡交易所迎来了非常巨大的机会。
在吸引“新经济”科技企业方面,周士达表示新交所并不会刻意去区分新、旧经济,一切交给市场上的投资者自由选择。但是目前美国市场上巨头云集,香港等市场也对“新经济”设置上市的市值门槛,令中小型的科技企业,例如目前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服务企业,在这些市场上可能较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对于这些企业,新加坡交易所也是更为理想的IPO上市基地,周士达表示,中小型企业可以先选择在新加坡上市,等自身逐渐壮大再到美国等市场上市。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