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红利释放 VC/PE迎退出大年
日前,2017年VC/PE项目IPO数量排名出炉。与“券商系”和“外资系”相比,“国资系”VC/PE在退出方面表现抢眼。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新股上市后通常会有一定的锁定期,2017年IPO提速带来的退出红利并不能在上市之初就立即释放,比起2017年,2018年才是真正的退出大年。
“国资系”表现抢眼
得益于IPO开闸,不少VC/PE手中储备多年的项目在2017年获得了集中退出,投资项目年度IPO数量在10家以上的VC/PE高达7家。业内人士指出,新股上市后通常会有一定的锁定期,投资收益有望在2018年集中释放。
“2017年是VC/PE的收获年,也是IPO的收获年,没有哪一年能像2017年这样有这么多的IPO。”清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倪正东表示。
清科最新发布的2017年IPO榜单显示,去年合计有14家VC/PE年度项目IPO数量在7家以上,其中“国资系”表现最为抢眼。背靠深圳市政府的深创投去年收获了20家IPO,以巨大优势成功摘得2017年项目IPO桂冠。除了“国资系”,以金石投资和海通开元为代表的“券商系”同样表现优异,分别收获了11家和9家IPO。此外,红杉中国、IDG资本等“外资系”表现也不错,分别将8家和7家IPO收入囊中,成功挤进年度项目IPO前十。
从退出时间来看,大部分退出时间以3-5年为主,有的甚至更长。据深创投华北总部副总经理周军介绍,深创投2017年IPO的项目中,多数是2010年-2011年投资的标的。他还表示,目前IPO仍是深创投的主要退出渠道,不过已经开始着重关注并购市场,未来会尝试去做一些主动型并购。
对比近几年VC/PE退出回报发现,一方面,2017年不少投资机构的项目IPO数量创造了历史,另一方面,账面回报却处于近几年的较低水平。清科数据显示,2017年,VC/PE支持企业境内上市的账面回报2.45倍,远低于2011年的16.59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账面回报并不具备实际意义,具体的投资收益还要根据退出时二级市场的价格来判断。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陶涛表示,IPO更多的是口头上的退出,真正的退出一般是在锁定期之后。也就是说,去年IPO项目的投资收益至少需要等到今年才能集中释放。
新三板企业申请IPO热情高涨
去年新三板企业申请IPO热情高涨,成为IPO退出不可忽视的力量。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逾360家挂牌企业发布上市辅导公告,共有41家新三板企业上会,26家首发过会成功。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新三板企业热情激活,意味着部分挂牌企业已逐渐具备登陆主板或创业板的能力;另一方面,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并未消除,定价与融资功能未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加快了新三板企业的需求。
“2017年新三板挂牌的比重和速度在减少,新三板并不是真正的退出,更像一个(A股)蓄水池,没有太多的钱,也没有太大的流动性。”在倪正东看来,新三板企业申请IPO热情高涨与流动性不无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增速显著放缓。清科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挂牌企业2176家,同比下降57.1%。此外,2017年VC/PE支持的挂牌企业共290家,占新增挂牌企业总量的13.3%,较2016年VC/PE的渗透率下滑8.2%。
华创证券新三板分析师洪锦屏认为,近年来企业挂牌需求收缩,券商的新三板业务发展动力不足,主要障碍在于挂牌公司盈利空间有限,市场流动性有限。随着新规引入集合竞价主导的交易模式,新三板市场关注度上升,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流动性提升将起到正面作用。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