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收益率回升 2018年新股行情值得期待
最近三个月来,虽然新股连续涨停个数仍然有所分化,但“打新”收益正在缓慢回升。分析人士表示,在IPO严审的背景下,新股质量越来越高,2018年的新股行情值得期待。
打新收益率正在回升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438家公司登陆A股,是A股历史上新股发行数量最多的一年。常态化新股发行之下,IPO堰塞湖有效缓解。新上市公司中游制造业IPO公司数量最多,符合“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
2017年8月时,很多个股在两三个涨停之后即开板,“打新”收益大幅下降,“打新套利”模式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不过随着后期市场行情转好,新股的收益率开始回升。在近三个月的新股中,10月16日上市的聚灿光电,创下了24个连续涨停的最高纪录,而其他个股连续10个以上的涨停数也不少见。
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IPO严审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平均获得9个涨停板,平均开板涨幅265%。而据浙商证券统计,2017年11月网下申购的新股个数为30只,较10月份多7只,大幅高于前值。按1.2亿底仓测算,当月A类、B类、C类投资者参与网下打新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1.28%、17.13%和5.63%,较上月明显上升,整体收益率曲线为年内中位数水平,处于下半年高位。11月获配率和新股上市数量均较10月有明显回升,整体情况与9月相仿。
关注优质新股
统计显示,2017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498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380家通过,86家未通过,22家暂缓表决,10家取消审核,IPO通过率为76.31%。全年发放IPO批文366个,募资规模总额为2059亿元。“大发审委”对拟IPO公司的业绩要求更严,IPO通过率由81%降为56%。业绩不再是唯一的重点,“大发审委”关注问题更为全面。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内控管理规范程度等规范性问题,以及持续盈利能力、募集资金投向的合理性等实质性问题,均是“大发审委”关注的重点。
华泰证券表示,2018年新股表现值得期待,次新股板块中不乏强势个股。2017年上市的新股中有13只开板后最高价相对于开板日均价实现翻番。对于次新股,建议“去粗取精”,挖掘真正具备持续成长性的个股,长期布局。在新股基本面质地提升的条件下,新股上市后表现值得期待。
不过,对于“打新”的套利机会,北京一私募机构表示,未来随着IPO的常态化和股票市场的逐步完善,高收益无风险的“打新套利”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套利的空间将逐步缩小。在一位从事投资的人士看来,打新“造富”模式面临着巨大考验,“打新”可能成为“鸡肋”,更多是在从事长期投资之时的额外“小奖励”,而不会成为一个获取投资收入的主要手段。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