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退”董事长 徽商银行重返A股上市队列
经过长达8个多月的中止审查后,徽商银行(港股03698)再度“杀回”A股上市队列。
近日,徽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已于近日向该行发出恢复审查通知书,决定恢复对A股发行的审查。
记者注意到,在重回A股IPO排队行列前,徽商银行刚经历过人事上的大变动——原董事长李宏鸣辞任,原行长吴学名接任董事长一职。
而值得玩味的是,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背后的“中静系”——上海中静(实业)集团(下称“中静集团”)董事长高央在2017年9月底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徽商银行重启IPO必将在原董事长李宏鸣辞任之后。
回归时间点“微妙”
2017年3月,徽商银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鉴于该行须就相关法律法规及证监会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项与部分董事、股东进一步协商,且考虑到该行审计服务机构面临更换,该行3月23日董事会通过决议,决定向证监会申请中止审查A股发行。
2017年4月18日,徽商银行公告称,证监会同意该行中止A股发行审查。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前多方采访后发现,事实上,高层内斗、股权纠纷、经营混乱都是徽商银行上市路上的“绊脚石”。
尤其是高层内斗,高央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徽商银行重启IPO必将在原董事长李宏鸣辞任之后。
当时,高央强调,中静与徽商银行董事会没有分歧。“我们只是与其董事长、董秘有分歧。徽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问题,但又不愿纠正,甚至发展成内部人控制,这是问题的根源”。
微妙的是,事情正如高央所言的那样发生了。在公布重回A股IPO排队队伍前,徽商银行刚刚宣布董事长李宏鸣辞任,原行长吴学名接任董事长一职。
徽商银行还表示,目前该行人事提名和薪酬委员会的委员共6人,其中3人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未符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的有关要求,即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大多数的要求。为符合上述规定,该行将计划增补独立非执行董事至董事会及人事提名和薪酬委员会。目前,徽商银行正在选择独立非执行董事人选。
公众持股逼近停牌线
尽管目前徽商银行A股发行恢复审查,但其股权结构仍令人担忧。
根据2017年12月29日徽商银行发布的公告,该行目前的H股公众持股量约为16.92%,仍低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第8.08(1)(a)条规定最低25%的水平。
其中,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间接持有该行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约14.86%。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皖能集团直接、间接持有该行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合计约10.65%。
记者梳理发现,徽商银行的H股公众持股量问题始于2016年。2016年5月11日,徽商银行第一次发公告表示,其H股公众持股比例低于港交所规定的25%红线。时隔不足一个月,徽商银行又发公告称,该行的公众持股比例已由24.12%进一步下降至20.05%。
去年6月27日,徽商银行再发公告,称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及其关联公司通过其间接控制的中静新华香港增持徽商银行H股权益。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间接持有徽商银行已发行普通股增加至14.20%。徽商银行H股的公众持股量进一步下降至约19.68%。
如今,最新公告显示的16.92%,已更加逼近港股最低公众持股停牌线(15%)。
中静系如愿后闭口不谈
为何公众持股量在持续下降,徽商银行曾公开解释称,H股公众持股量持续低于最低水平是由于该行主要股东持续增持该行H股所致。
而从此前的公告来看,所谓的“主要股东”矛头直指“中静系”。
据悉,上海中静实业集团(即“中静系”)实际控制人于2011年将该集团97.5%的股权捐赠给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但徽商银行在2017年8月31日的公告中曾指出,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年度审计报告中披露其对中静系不参与管理,无重大影响与控制。
事实上,早在2016年6月,有媒体还曾公开质疑称,在捐赠绝大部分股权之后,“中静系”经营权则继续保留,而对徽商银行连续增持的决定亦由“中静系”作出。不过,该说法遭到了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与中静系双方的否认。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间接控制的中静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中静新华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Wealth Honest和Golden Harbour均持有徽商银行股权。
对于公众持股量问题,徽商银行在最新公告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包括:建议该行主要股东减持其所持的该行股份;继续推进A股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项目;在充分考虑市场情况和周详计划的基础上,择机进行H股配售。
这与2017年9月徽商银行公告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基本相同。不过,高央曾对记者表示,截至2017年9月底,徽商银行并未就“建议本行主要股东减持其所持的本行股份”与其进行任何讨论。
那么,在与“中静系”有分歧的前董事长李宏鸣辞任后,徽商银行是否就上述问题与“中静系”等大股东进行过讨论呢?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再次采访中静集团相关人士。但此次,该核心人士却对记者表示:“不方便说。因为徽商银行在香港上市后,有相关规定需对上市公司相关情况进行保密。”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