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行情 基金看重“双轮驱动”
曾经在2016年带来疯狂行情的次新股板块,今年大部分时间维持萎靡态势。与此同时,部分重仓次新股的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却借助新老个股“双轮驱动”,获得不俗的业绩。截至21日,汇安丰泽A今年以来涨幅超过48%,博时鑫源、方正富邦优选年内也涨逾20%。
一般而言,基金重仓的次新股中,有业绩支撑的个股涨幅更大。机构研究认为,部分今年上市的新股业绩可观,在所属板块内估值已具配置价值。如果综合行业利润增速来看,通信、机械设备、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等行业兼具估值和增长优势。
基金积极参与次新股行情
尽管今年次新股指数整体表现较弱,但基金购买新股与次新股的热情却不低。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305只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都含有今年上市的股票。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南方品质优选,今年以来获得了高达55%的回报。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表现出挑的次新股受到许多基金产品的青睐,不过这些基金产品的重仓股并非次新股的天下。
以寒锐钴业、华大基因为例,截至21日,这两只次新股年内分别上涨1270.16%、1002.34%。基金最新重仓数据显示,寒锐钴业共吸引21只基金产品持有,成为三季度基金第二大新进增持公司。
从持仓比来看,持有这两只牛股的产品皆非主力炒作次新股的基金。譬如重仓华大基因的华商万众创新重仓股中仅有两只次新股,而重仓寒锐钴业的产品中,只有金鹰核心资源所持有的次新股超过四成,多只产品的重仓股中甚至只有寒锐钴业这一只次新股。由此可见,许多基金在挑选优质个股时,更多考虑的是标的公司的投资价值,而非次新股属性。
基金投资次新股有门道
定位到具体基金产品上,今年次新股占基金重仓股比例的多寡与基金年内业绩好坏一般呈现反向关系。以招商稳盛定期开放、信诚新鑫回报等十大重仓股皆为次新股的基金为例,由于重仓次新股比例大,且今年次新股整体表现不如去年,截至21日,上述两只基金产品年内收益仅5%。
相反,同样重仓次新股,但与优质老股“双轮驱动”的产品,则更容易获得较好的业绩。譬如年内涨幅超过48%的汇安丰泽A,其最新重仓的天宇股份、金域医学、恒银金融、哈三联皆为今年9月上市。汇安丰泽通过网下配售获取了这些股份,若持有至今,应仍处盈利状态。除此之外,该基金从一季度其便重仓了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绩优白马股,充分分享了今年的白马蓝筹行情。
2017年即将结束,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也将交出首份“全年成绩单”。券商统计显示,截至12月15日,2017年以来上市的426家新股中已有130家公告了2017年业绩预告。从这些公告来看,有91家预增,占比70%。
联讯证券认为,在有业绩支撑的情况下,部分今年上市的新股在所属板块内估值已具备配置价值。如果综合行业利润增速来看,通信、机械设备、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等行业兼具估值和增长优势。
不过,次新股投资仍然充满挑战。华泰证券提示,年末市场风险偏好较低,次新股板块大概率维持低位震荡,建议投资者挖掘真正具备持续成长性的个股,进行长期布局。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