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IPO企业质量 现场检查再抽中10家
近期证监会高层的一系列表态说明,在新股发行常态化的同时,切实提升IPO企业质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必须严把质量关,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严格专业履职、依法审核,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职仪式上表示。
而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组长王会民对发审委委员“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勇于投否决票”的要求,其目的同样是提升IPO企业质量,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阻挡在资本市场大门之外。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证监会优化股票发行审核流程,严把审核质量关,不断提高审核效率,实现了新股发行常态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比如, 2017年已审结企业数量达历史最好水平,截至10月底,2017年共审结IPO企业503家,其中核准发行359家;在审企业数量已由历史最高点的2016年6月底895家,下降到当前500家左右的水平,存量企业的排队时间结构相比以前大为改善,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2017年,IPO企业从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为1年3个月左右,较之前需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市场可预期性增强。
12月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完成了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的抽签工作。参与抽签的198家中,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被抽中。按照要求,证监会将对这些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检查。
在现场检查过程中,针对有问题的企业也进行了处理。据记者了解,2016年四季度以来,证监会已先后完成对两批次、47家IPO企业的现场检查,先后向证监会稽查部门移送4家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线索,对5家企业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2017年9月下旬以来,又开展了23家IPO企业的现场检查,目前已在陆续处理中。
业界认为,通过实施严格的现场检查,持续向市场传导监管压力,督促中介机构履职尽责,提升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防止“带病申报”和“病从口入”,从源头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
相关阅读
- 方邦电子终迎上会 诉讼纠纷或成考验
- 平安健康医疗分拆上市 互联网医疗竞逐IPO
-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 IPO撤回潮涌动 即报即审时代将来临
- 南华期货排队IPO:靠天吃饭 投资股票巨亏
- 17只次新股开板以来涨幅翻倍
- 打新A股首只“独角兽”:7个涨停起步 一签有
- “新三板+H股”机制落地 挂牌公司赴港IPO不
- 药明康德申购在即 IPO排队企业大缩水
- 平安好医生启动招股 互联网医疗迎高增长
- 4月份IPO审核通过率升至66.7%
- 药明康德周二首发 机构备战CDR思路渐显
- 马鞍山农商行IPO获银监局批准
- 第三波中小银行A股上市潮推进缓慢
- 新经济“领头羊”回归A股将改变市场格局
- 资本无“界” 政策有“线”普陀山不上市了
- 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安诚财险有意“上市”
- 热度回升 近一月上市新股平均十连板
- 又一家“同仁堂”筹谋登陆A股 津同仁堂冲刺
- 这家海南医药企业被否 几十家企业心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