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领跑” 医药类公司首季业绩大面积预增
医药板块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正陆续发布,在21家已预告业绩的公司中,约九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7家公司预计业绩增幅超过100%。记者注意到,占据业绩增幅前四的公司皆涉及维生素业务,其净利润大增的主因就包括维生素的涨价。
目前为止,在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浙江医药一季度净利润预增幅度最大。公司预计首季实现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的2401.07万元相比,将增加4.36亿元至5.26亿元,同比增长1815.81%至2190.65%。预增幅度第二的是冠福股份,公司预计首季实现净利润2.6亿元至3.2亿元,同比增长678.51%至858.16%。紧随其后的是花园生物、金达威,分别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下限)为610.9%、397.87%。
这4家公司业绩大增的原因,都包括维生素涨价。如浙江医药表示,公司主导产品维生素A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维生素E的价格也明显上涨。冠福股份则称,全资子公司能特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维生素E项目基本达产,主要产品维生素E销售价格大幅度上涨。
花园生物表示,维生素D3产品售价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25-羟基维生素D3产品和胆固醇销量增长,使公司利润增加。金达威也表示,维生素A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
据了解,国内维生素产业经多年行业并购整合和国际产能转移,已形成了中国企业、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的三极生产格局。大部分细分品种的生产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形成寡头格局。而行业下游产业除维生素C外,多以饲料添加为主,需求稳定且刚性。在生产端高度集中的格局下,供给情况成为了行业价格周期波动的主要源头。此次维生素价格上涨的驱动主因就是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事故及环保趋严。
细分来看,维生素A、维生素E供应紧张是由于去年9月德国巴斯夫柠檬醛厂因爆炸事故停产导致上游原料缺货。如维生素A市场报价已飙涨到1400元/千克的水平,相对于去年7月份的价格上涨了近10倍;维生素E价格也从低点的39元/千克上涨至约100元/千克。浙江医药、金达威、冠福股份在一季度的业绩表现皆是受到维生素A、维生素E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巴斯夫原预计最早于3月重启柠檬醛生产装置,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收到其工厂重启生产的相关消息。如按期重启,其维生素A、维生素E的市场供给恢复仍要等到第三季度。
环保趋严也是推动维生素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维生素生产多采用化工合成或生物发酵方式,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相关企业属于环保严格监管类企业。有行业研究员指出,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将常态化,维生素价格波动周期性减弱,价格维持高位将成为市场常态。
相关阅读
- 益学堂:小米成黑马,持续关注消费电子板块
- 高送转概念股弱市逞强 挖掘高成长高送转标
- 下游需求望持续回升 焦煤焦炭价格迎来支撑
- 甲醇市场涨势明显 环保限产致供应偏紧
- PET价暴涨至近三年新高 供不应求仍将持续
- 蔚来资本将完成5亿美元融资 相关A股受关注
- 手机市场冷风吹 供应链上多家公司业绩受凉
- 5G时代倒计时 又一个万亿级别市场
- 环保去产能风声再起 钢铁旺季持续性仍存疑
- 票价市场化打开上行空间 “三大航”受青睐
- 深圳率先启动“刷脸”执法 相关公司望受益
- 芯片国产化受捧 TMT概念反应热烈
- 大规模集中检修 纯碱价格有上调空间
- 主产区环保严查 甲醇二季度供给或继续收缩
- 雄安规划纲要印发 超前布局数字城市建设
- 近七成公司一季报业绩向好 布局高增长个股
- “独角兽”药明康德周二申购 概念股望借势
- 20余家上市公司关注“中国芯”
-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召开 数字经济将迎多
- 自贸区三周年临近 横琴旅游岛受关注
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