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创业板值得坚守
回首鸡年股市,持有创业板的投资者心情非常复杂,眼看着市场“以大为美”的投资风格蔚然成风,指数和权重蓝筹股持续大涨,自己手中的股票却迟迟不见起色;近期市场迎来调整,而创业板中的传媒、医药、金融等指标股纷纷表现抗跌,投资者们也纷纷奔走相告,是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中国A股市场又回来了,这是否代表着市场风格转换会在2018年春季出现呢?
预知未来,我们首先要对过去进行总结,导致过去创业板高市盈率、高估值的罪魁祸首就是部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频繁变更主营业务,加上投资者习惯了追逐题材股、小市值便于拉抬等思维模式的叠加,形成了2014年-2015年创业板超级“成长泡沫”的出现,当整个创业板市场整体市盈率达到100倍水平时,股市终于给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很多创业板公司股价跌至谷底,2017年的指数牛市好像和它们没有任何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创业板公司过去一年业绩相对平稳,各板块业绩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至1月底的数据显示,预计盈利公司共有685家,占比达到95.67%,其中15家扭亏为盈,预计亏损公司共有31家。按净利润预计区间的平均数计算,创业板共有11家公司预计净利润超过10亿元,39家公司预计净利润超过5亿元。其中,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行情的预计净利润增速超过30%,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后的新亮点。
另一方面,与亮眼业绩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创业板指数连创新低,但从成交量上看是最真实不过的了。创业板指数自1月底以来成交量持续放量,尤其是创业板ETF在12月份资金持续净流入,中线资金进场迹象十分明显。
从创业板整体业绩增速上看,虽然从2016年第一季度以来业绩连续五个季度增速下滑,但直到2017年第三季度,创业板业绩增速已经呈现明显得触底反转态势,三季度业绩增速接近10%,若把温氏股份、乐视网以及外延并购的业绩剔除后的创业板业绩增速已达近20%水平,可见,资金大举介入创业板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基本面业绩支撑的。
在证券市场里,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多数和想象的结果不同,而只有增量资金进场才是推动股市上涨的原动力。既然中线资金进来了,接下来市场反弹只是时间问题,作为散户投资者不必去猜测机构投资者明天会做什么,会不会马上大涨。2018年我们应该对创业板更乐观一些,但是操作节奏上还是要慢一些,在市场追捧大白马蓝筹股成风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放下执拗和偏见,用心聆听2018年创业板市场的声音。
相关阅读
- 二季度反弹或开启 市场风险偏好波动提升
- 市场整体人气较弱 权重抵抗式护盘
- 又到估值底 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
- 市场托底因素在增多 估值底依然有效
- 沪指盘中逼近年内低点:行情修复仍需时日 控
- 大盘反弹信号已经发出?
- 市场可能已接近布局临界点
- 沪深两市缩量调整 金融板块逆势走强
- 估值水平进入历史低位 价值成长宜均衡配置
- 消息面反复 股指无序震荡
- 短期沪指3000点或有考验 降仓位避险为主
- 市场反弹无果 再度回落夯实底部
- 上证指数创近十个月以来新低 继续谨慎防御
- 创业板指周线三连阴 调整压力犹在
- “大C浪下跌”是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
- 3100点附近构筑阶段性底部
- 本周股市三大猜想及应对策略:股指逐步企稳?
- 震荡可能会将上证指数暂时推至3000点以下
- A股走势相对疲弱 市场交易情绪谨慎
- 上证综指重回3100点市场情绪回暖 反弹高度
热门推荐








